珠宝圈有个“五皇一后”的传说,相对于钻石、红宝、蓝宝、组母绿、金绿宝石这五皇,皇后“珍珠”在我大中华的传承记载,可谓是从夏商西周到元明清,纵横5000年每个朝代都有其传奇的故事,每一个记载都是中华珍珠历史的见证。
如夏禹时代确定珍珠为贡品,秦朝皇室就开始大量享用珍珠,用以服饰、药品、美肤品。汉武帝为广西合浦定名,原因是“不产谷食,而海出珠宝”。而南北朝到唐朝,廉州(合浦地区廉州江东)出现了“珠市”。唐朝时的金工达到了空q前水平,珍珠由于其华美的珠光和特殊的贵气也成为了当时贵族阶级Z喜爱的珠宝之一。
明朝时期,合浦地区已经规模化发展,有了乐民池、乌泥池、平江池、白龙池、杨梅池、青婴池、断望池等十余个珠池。明朝也是史料记载中搜刮南珠Z多的朝代,有记载的采珠就有27次,甚至还闹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“采珠闹剧”上至皇亲贵戚,下旨知县,甚至锦衣卫和宦官势力,都参与其中,直到万历年间总督两。都御史s上书建议h帝停止采珠,这场闹剧才算落下帷幕。清朝时期,对于珍珠的需求只增不减,不过清皇室喜爱的珍珠,是产于白山黑水龙兴之地的黑龙江、鸭绿江、乌苏里江等流域的淡水珍珠,史称“北珠”。迁都北京后,改称为“东珠”。
而廉州珠市,因为当时清政f府实行海禁,导致采珠业凋零,廉州珠市关闭。从此,“东珠”在历史舞台发出独特的光芒,可惜由于清政f府的管理以及沙俄入侵、日本侵华等原因,使得东珠资源日益枯竭,时至今日竟不得再见东珠圣颜。随后中国的珍珠进入了至暗时期。
珍珠在中国的故事慢慢被忘记,而在日本却重新开花。1880年御木本幸吉采用中国古老养珠法开始了养殖珍珠的实验,1893年得到了钮扣形的养殖珍珠,随后经历各种艰辛在日本政f府的支持下研究出现代akoya珍珠的养殖技巧。并为日本政f府赚取大量外汇。
我国的珍珠养殖是在,毛Z席倡导下,周z理指示下复苏的。1965年合浦母贝人工育苗成功,1966年引向生产。20世纪80年代形成海水珍珠养殖高潮。淡水珍珠的培育是1959年广东试养成功,1965年太湖试养成功,1967年批量生产。而淡水之都诸暨是在1969年试养成功。1973年后,长江中下游地区、洞庭湖地区大面积养殖。1981年培育出19*15.5mm的大颗粒珍珠,打破了日本对国际育大珠技术的垄断。
至此,中国的珍珠产业复兴。时至今日,全球90%的淡水珍珠出自诸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