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篇文章中提到,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。自秦汉以来,珍珠饰品迅速普及,帝王将相、达官贵人都以珍珠首饰的装扮为荣,于是补珠业开始兴起,许多渔民甚至以捕珠为生。从汉朝开始,有了采珠区的区分,将珍珠产区分为了南北两地。北地以东北的牡丹江、混同江、镜泊湖等地的淡水珠为代表,史称北珠南地以广西合浦地区北部湾海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,史称南珠。北珠为淡水珠,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吉林、黑龙江一带的淡水河流中(或东珠,满语为“塔娜”]。其采史到清朝达到鼎盛。所采的珍珠,由总管和驻军首领共同挑选,颗粒者进献朝廷,颗粒小者弃之江河,任何人不得私自留存。朝廷对采到大珠者给予奖赏,奖赏往往是按照珠的成色赏以绸缎布匹,或析算成银两。如果是有罪之人,可以减免刑罚。上等东珠来之不易,有时在盛满船只的成百上千的珠中才能得到一颗上好的东珠。正如乾隆帝在御制诗《采珠行》中发出的感慨:“百难获一称奇珍”。北珠的个头硕大饱满,圆润晶莹,散发出独特的光彩,其做出来的珍珠首饰高贵大气,尽显者华,因此收到了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,在huang帝和后妃的首饰及器物装饰中普遍可见。
南珠为海水珠,历史的上盛产于广西合浦县的北部湾海域。明代落名学者屈大均在他编写的《广东新语》记录到:“合浦珠名日南珠,其出西洋者日西珠,出东洋者日东珠,东珠豆青色白,其光润不如西珠,西珠又不如南珠。”合浦珍珠历代受到皇宰的重视,据历史记载,我国从秦代起就开始利用南珠进贡huang帝,后汉已盛产珍珠。历代h帝均派人到合浦廉州监守珠池,开采珍珠,进贡皇上。明朝是合浦珍珠开采的鼎盛时期。Z多的一次采捕天然珍珠达“二万八千两”(约800千克)。
历史还有“珠还合浦”的民间故事,进的是东汉时期,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,当地老板姓以采珠为生,贪guan趁机剥削老百姓,使得珠民大肆捕捞,珠的产量越来越少,饿死不少人。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,他革除弊端,不准滥捕珍珠,不到一年时间,合浦又盛产珍珠了。
珍珠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,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见证。如今珍珠也成为了人们日常中常见普通的珠宝,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宠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