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颗小小的珍珠可是有着大大的学问,想开始收藏珍珠的你,该从哪些地方来判断珍珠的质量?阿莫拉珍珠带你深入了解珍珠,还有挑选珍珠的六大准则告诉你。与众不同的珍珠从何而来?
种类繁多的宝石,可说是大自然比较珍贵的宝藏,宝石的生成更与所处环境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。有别于钻石、祖母绿、蓝宝石等矿物类宝石,「珍珠」是比较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,有机宝石主要形成的条件在于,透过生物或植物等有机体分泌的物质而生成。而珍珠的形成,更可说是一场造就美丽珍宝的「防御机制」,蚌壳因为沙子或寄生虫等外来异物入侵外套膜,因而启动这项防御机制——分泌珍珠质(主要成分是碳酸钙)来层层包裹异物,我们所熟悉的珍珠就因此慢慢形成。挑选珍珠六大准则
1.光泽(皮光):首先,重要的就是先观察珍珠表面的光泽,光泽越锐利越明显可见,则珍珠的质量越好。而珍珠所呈现的光泽,更关乎珍珠层的厚度跟表面的平滑度。
2.珍珠层厚度:一般来说,珍珠层越厚所需养殖的时间越长,珍珠层越厚则硬度也越高,反射出来的光泽也越锐利。
3.颜色:可从「本体色」和「伴色」来看。本体色以白色、奶油色为比较常见,而不同种类的珍珠也会形成特有的本体色,像是淡粉色的Akoya珍珠、南洋金珠和大溪地黑珍珠等。伴色即是珍珠在本体色之外,于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其他颜色,通常带有独特伴色的珍珠价值会越高,像是带有绿色或紫红色伴色的南洋黑珍珠、带有银白或粉色的白南洋珍珠等。4.形状:透过人工养殖形成近于正圆形的珍珠较为难得(养殖珍珠开始的成功,即是一颗半圆形的珍珠),因此市场上较为推崇的是圆形的珍珠。不过许多珠宝设计师也会以设计美学的角度,挑选不同形状的珍珠施展创意。
5.大小:每一种珍珠的种类,因形成的条件不同,都有一定的大小范围(以公厘mm为单位),像是Akoya珍珠一般落在3-8mm、南洋珠多为10mm以上,以市场价值来说,珍珠直径越大越为珍贵。
6.瑕疵:表面的瑕疵越少越珍贵。因为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,在生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痕迹,所以通常极为细小的天然瑕疵可以忽略不计。另外,也因为珍珠的硬度低,所以容易碰撞造成瑕疵,在收藏与佩戴时也要格外注意。